2011年以来,欧洲心电生理专家使用接触力导管的经验表明:应用接触力导管后,可以减少左房操作时间22-32%;消融次数减少23%;1次消融成功率增加15%;消融时间减少35%。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,设定30W×60S放电,如果仅通过手感操作导管到位而实际接触力很小时,可不产生消融损伤。而如何避免消融过度而产生组织过热,“POP”而引起危险,文献报道,40000g W S以下可能比较安全,即40g 40W 25S,或30g 30W 45S,或20g 30W 65S。总的说来,形成有效消融损伤的秘密在于⑴使用接触力导管,使成功率从72%上升到85%;⑵每个消融区域目标的接触力值是20g(10-30);⑶每个区域接触力至少10g;⑷每点消融至少是400gS,即20g的接触力20S消融时间;⑸尽量在同一区域一次消融,切忌反复短时间放电消融。
北京医院医院电生理中心也在本月初开始使用SmartTouch压力感应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,开始都采用的时盲法消融,即术者对导管的接触力值完全不知,经通过个人手感和操作经验进行手术,3例患者均能达到双侧隔离效果,其中第一例患者使用的固定弯的SwartZ长鞘进行辅助,结果发现双侧肺静脉前壁接触力值均小于10,顶部和底部在5-15之间,双侧后壁的接触力均能达到20-30,甚至超过40g。而第二、三例患者配合SmartTouch导管使用的是圣犹达公司的Aglis可控弯鞘,这两者合用产生的效果是能将双侧肺静脉前壁区域贴靠力明显增加,之前很少能达到10g以上,合用后能达到10g以上;对顶部底部都能增加贴靠力,后壁原来的贴靠力就够大,没有进一步加大。所以对如何达到合理的贴靠力,本中心的经验是:导管出鞘长度越短,越容易造成贴靠力过高;垂直的导管-内膜贴靠要强于平行贴靠;可控弯的Aglis鞘有助于增加贴靠力;且欧洲经验的至少10g,至少400gS才能达到有效损伤的标准似乎并不适用于本中心的三例患者,在较低的贴靠力和时间均能达到有效电隔离。

